《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本来打算年初一就去看《流浪地球》的,可惜被迫和孩子们去看了《小猪佩奇过大年》,整个影院都是大人带着小朋友们在看,乱糟糟的一片,孩子们大呼小叫的,有些难受。
至于质量嘛……坑小孩子的钱也不能一点也不走心啊,整部电影小孩子喜欢看的佩奇动画部分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真人演员们在尬演,大人不喜欢看,小孩子也没多少兴趣。除此之外,电影原创部分也是少的可怜,除了最后一部分佩奇过年的动画之外其他全都是直接把TV中的内容拿来用的。对这部坑爹电影我要打个1分👎,还是小孩子的钱太好赚了。
初二的票比较紧张,于是直接定了初三上午的票,不过想不到人依旧挺多的,可见《流浪地球》在初三是真的火了,不在是中国科幻爱好者们在小圈子里的自嗨,而是彻底火出圈子了,就连这几天在用Kindle的时候,首页下面的也是《流浪地球》小说的推荐。目前猫眼上的票房预测已经超过了五十亿,甚至有希望超过《战狼二》的票房,夺取华语票房第一。
在影片出来之前对这部电影也没什么关注,一个原因是平时看电影就比较少,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国产电影并不抱多大的期望,这几年去电影院看的也大多是好莱坞的传统“大片”,就算是剧情稀烂,好歹也能看个特效回本,即便如此,国产电影中的一些烂片的鼎鼎大名也“如雷贯耳”,最让我有印象的应该是去年暑期档的《爱情公寓大电影》。
毫无演技的流量小鲜肉充斥在荧幕,资本参与下的水军们真真假假,病毒式的宣发,国产电影可谓是群魔乱舞,除了饭圈的小迷妹们,不喜欢吃屎的正常人自然会远离这个臭粪坑,好歹也去看点正常的电影作为消遣。
当然,游族买下《三体》版权后的折戟沉沙,让人失望的同时也生下警惕之心——都说“开启国产科幻电影元年”,可究竟哪一部才能够真正开启?
好在,在诸多质疑之下,《流浪地球》依旧用自己的品质打破了观众们的担忧,顺利完成了“开启国产科幻电影元年”的艰巨任务。除此之外,我们本来期望的是从零分到四十分的巨大突破,然后再从四十分提高到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先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再实现“从有到好”的进步,谁知《流浪地球》直接从零分突破到了七十五分,带了了一个开门红。
先谈一谈《流浪地球》电影本身的质量(下文涉嫌剧透)。
《流浪地球》电影改编自刘慈欣发表在科幻世界2000年7月刊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说,距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全文大概有两万字,不算长,大概15~20分钟就能读完。
亚伯拉罕废物

并没有直接将原作搬到大荧幕,staff基于原作的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原作中地球在木星附近并没有发生意外,在科学家们的周密计算下,由行星发动机推进的地球顺利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逃离太阳系。电影中则是将这一情节大量改写,做出了“假如计算并不成功”的假设,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续写故事。可以说,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原作中短短两页中发生的故事。

离开近日点后两个月,就能用肉眼看到木星了,它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光点,但很快显出圆盘的形状,又过了一个月,木星在地球上空已有满月大小了,呈暗红色,能隐约看到上面的条纹。这时,15年来一直垂直的地球发动机光柱中有一些开始摆动,地球在做会合前最后的姿态调整。木星渐渐沉到了地平线下,以后的三个多月,木星一直处在地球的另一面,我们看不到它,但知道两颗行星正在交会之中。
有一天我们突然被告知东半球也能看到木星了,于是人们纷纷从地下城中来到地面。当我走出城市的密封门来到地面时,发现开了15年的地球发动机已经全部关闭了,我再次看到了星空,这表明同木星最后的交会正在进行。人们都在紧张地盯着西方的地平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暗红色的光,那光区渐渐扩大,伸延到整个地平线的宽度。我现在发现那暗红色的区域上方同漆黑的星空有一道整齐的边界,那边界呈弧形,那巨大的弧形从地平线的一端跨到了另一端,在缓缓升起,巨弧下的天空都变成了暗红色,仿佛一块同星空一样大小的暗红色幕布在把地球同整个宇宙隔开。当我回过神来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那暗红色的幕布就是木星!我早就知道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现在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巨大。这宇宙巨怪在整个地平线上升起时产生的那种恐惧和压抑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名记者后来写道:“不知是我身处噩梦中,还是这整个宇宙都是一个造物主巨大而变态的头脑中的噩梦!”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这时,谁都无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们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在缓缓移动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这时警报尖叫起来,木星产生的引力潮汐正在向内陆推进,后来得知,这次大潮百多米高的巨浪再次横扫了整个大陆。在跑进地下城的密封门时,我最后看了一眼仍占据半个天空的木星,发现木星的云海中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后来知道,那是地球引力作用在木星表面的痕迹,我们的星球也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这时,木星巨大的引力正在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向广漠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按照原作的时间划分的话,电影发生的故事为“逃逸时代”,因此如果有续集的话就能够接着制作“刹车时代”的前传以及“叛乱”的续作。从导演的访谈来看,拍续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希望续作能够再接再厉。
《流浪地球》固然实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突破,但自然它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作品,从我的角度来看,《流浪地球》在剪辑和叙事、人物台词方面还有诸多的缺憾。
剪辑必须要为电影的一些缺憾所负责,据我所知,流浪地球是有着165分钟、145分钟以及125分钟(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版本)着三个版本,为了对春节档期和票房等因素做出妥协,165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势必需要删改大量的内容,而这个删减工作从成片质量上来看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首先是造成了人物动机的突兀和叙事节奏的断层。导演剪辑版中韩朵朵到地面上是为了找到父母的遗体,上映版本中则变成了“想出去玩玩”,连口型都对不是;导演剪辑版中周倩之所以用枪打坏火石是因为在上一个镜头周倩看到了因为救援任务保护火石而冻僵的俄罗斯救援队,上映版本中因为剪了这一幕造成了角色动机的不明,说实话我在观看电影这一段情节的时候也感觉有些不对劲。此外还有一些因为剪辑造成的问题,如例如大幅削减韩朵朵和王磊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削减韩子昂的回忆等等就不细说了。
其次是造成了画面的混乱,这一点尤其是在第三幕中出现。只看过一遍电影,这方面有些细节记不清楚了,但我仍然能想起当时观看电影结尾部分时候的懵逼:什么鬼,王磊怎么一下子就出现在电梯里了,而且还马上领便当了?
剪辑造成的混乱不一而足。这是十分遗憾的,属于“本能够做的更好却没有做到的地方”,对原片的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如今木已成舟,只希望staff在拍摄续作的时候吸取教训做的更好。
最后则是电影中关于“叛乱”这一条为续作而铺设的暗线也因此几乎荡然无存,只留下了草蛇灰线供观众们猜测,整体电影的架构也因此不完整。(这方面也有可能是遇到了审查方面的问题)
如果说剪辑的混乱是因为种种限制所引起,部分生硬的台词和叙事则是编剧和导演水平限制所致,这方面相信看过电影的都能够察觉到这一点。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我很喜欢原作中的这一句话,不过当女主角在最后大声在广播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依然让我因为煽情过度而产生些许不适。总体而言,《流浪地球》电影的台词和细节还是需要仔细打磨的。
除了原创“因为计算的失误,地球即将因为木星毁灭”这一主要情节之外,事实上电影中的父子情也是电影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在小说之中“我”对于家人和妻子的感情并没有太多,冷漠到近乎冷酷。此外,“我”的父亲即使有了外遇,母亲也没有不满的反应,甚至到了最后“我”和妻子加代子因为政见不同而相行陌路——在原作中,家庭之间的亲情几乎消失不见,更何况是电影中着重突出的“父与子”。而作者刘慈欣也在小说之中给出了解释: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我想这才是末世之中真正的残酷,对于生存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其他事情,以致于人与人之间的维系消失殆尽。
当然,我还是相当喜欢导演郭帆加入了对于亲情和家庭这条故事主线,原作固然写出了末世之中的残酷,但也因此缺少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绘——虽然电工一向是这个样子的ww。
对于参加新春档竞争的一部电影,加重对于亲情的描写和“回家”这一主题的呼应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电影中一些“梗”也让人会心一笑,熟悉刘慈欣小说的观众将会看到大量在大刘的小说中出现的元素。影片当中的人工智能MOSS毫无疑问借鉴了科幻电影史中的神片《2001太空漫游》之中的AI “HAL 9000”,也很象是在《传送门》系列中出现的GLaDOS,在科幻作品中将这种AI作为反派应该是老梗了吧。
MOSS

结尾点燃木星的操作是在大刘的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已经出现过的,只不过是换成了“万年炎帝号”撞击太阳:

“万年炎帝”号的十台核聚变发动机全部打开,每台发动机的喷口都喷出了长达上百公里的等离子体射流,它在做最后在轨道和姿态修正。
在“万年炎帝”号的正前方,有一道巨大的美丽的日珥,那是从太阳表面盘旋而上的灼热的氢气气流,它象一条长长的轻纱,飘浮在太阳火的海洋上空,梦纪般地变幻着形状和姿态,它的两端都连着日球表面,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拱门。“万年炎帝”号从这高达四十万公里的凯旋门正中缓缓地、庄严地通过。前方又出现了几道日珥,它们只有一头同太阳相连,另一头伸进了太空深处。发动机闪着蓝光的“万年炎帝”号,象穿行在几棵大火树中的一只小小的荧火虫。后来,那蓝光渐渐熄灭,发动机停止了,“万年炎帝”号的轨道已精确设定,剩下的一切都将由万有引力定律来完成了。

刘培强说的“前进三”一些人可能会联想到《三体》中的“前进四”,不过在大刘开始连载《三体》之前的所写的短篇小说《山》中已经出现过了这个梗,可惜《三体》更加出名:

是的,是命运,为逃避山,冯帆来到太平洋中,而就在这距山最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二百米的水山,现在,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山。
“左舵五,前进四!我们还是快逃命吧!”船长对大副说。

nmd,地球呢?

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到此为止,除了电影本身之外,吴京在整部电影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也十分有趣,除了演员之外,吴京还在这个项目之中起到了投资人的角色,使得电影在万达撤资之后获得6000万元的资金得以完成,并且凭借自身的名气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吴京在网上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有喜欢他的人,更多的则是黑子。吴京在接受BBC采访中说出的“爱慕拆尼斯”成了网络上经久不衰的网络迷因,甚至有了“京学”这种常和homo文化、恶俗文化一起提及的恶臭不堪的糟粕(《假面骑士京骑》)。在逆向民族主义之下,网友们将吴京视作宣泄的对象,在各种社区中京图发的不亦乐乎,战狼PTSD在全国广泛传播。
我是不喜欢《战狼二》的,日后也并不打算去看,甚至偶尔也玩“爱慕拆尼斯”这个梗(没办法,太好玩了哈哈),但我仍然认为吴京是在这场逆向民族主义之下的受害者,他承担了太多无谓的诋毁与谩骂。
在我眼里,吴京是少有的知行合一的、具有大局观,并且真正希望为中国电影业做出贡献的人。从买房拍《战狼》开始,吴京便展现了他的这一特点,尤其是在这次《流浪地球》项目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中国电影业这种环境下,吴京还能有勇气参与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项目之中,并且在最后取得巨大成功。有人说这是说明吴京作为投资者的眼光毒辣,但我估计他也没有想到这么多,更多的是凭借着满腔的勇气而不是对于利益的敏锐嗅觉。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恨国党们已经把目标对准了大刘,目测未来几年会出现一个“电工PTSD”,比战狼PTSD更加难以治愈。
PTSD

由导演说中国烂片多是因为观众烂,事实证明,只是因为他们“拍不出好的作品”罢了。
吴京在如今的中国电影业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凭借《战狼二》和《流浪地球》累计的一百多亿的票房成绩给那些将失败归咎于国情、归咎于审查、归咎于观众的资本、电影人和演员脸上甩了狠狠一巴掌。
资本是逐利的,是无利不起早的,它们本身并没有情怀,可以预见《流浪地球》的成功将会在未来带来大量的资本涌入中国科幻电影,到底是优秀的电影人借此开创更加优秀的作品,还是资本彻底弄垮这个类目,现在还不得而至。
作为一个喜欢中国科幻的普通读者,衷心地希望《流浪地球》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而不是顶峰。
中国科幻文学在上世界末被打为“邪门歪道”,凭借着“儿童文学”的名号苟且偷生,并从本世纪初作为小众文学默默发展,直到《三体》获得雨果奖才在大众文化中留下重要的一笔,《流浪地球》电影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一步。
中国不缺好的科幻小说,也不缺好的科幻作者,只缺将科幻文学带入大众视野的途径,电影无疑是最喜闻乐见的题材。以前拍不了,一方面是受众小,更重要的电影工业还达不到拍科幻大片的标准,而《流浪地球》的质量证明了中国也能拍能够达到好莱坞标准水平附近的作品。
以前的中国科幻可以说是空有宝山而无法开采,优秀的科幻小说又岂是只有《流浪地球》一部?光是刘慈欣的作品便不知能拍几部电影了,光《三体》三部小说全部拍成电影的话就能拍个十部以上。毫无疑问大刘是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其他科幻小说作者的名气加起来估计都没他大,但其他科幻小说家也不乏精彩的作品,王晋康、何夕、刘文扬、长铗、迟卉、夏笳、韩松、江波、张冉……这些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依旧能够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取之不竭的宝库。
我在一个知乎一个标题为“中国有什么适合拍成电影的科幻小说”回答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回答的作品,大多都是出现在2000年~2010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作品,新的作家和作品没有几部,足以证明了《科幻世界》杂志或者说中国科幻文学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优秀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这是由于《科幻世界》杂志管理不善、纸媒收到网媒冲击、网络小说的挤压多个因素下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的希望,无论是对于科幻电影还是位于产业链起点的科幻小说。
2019年,可能真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了。
道路千万条

最后用一首歌《古いSF映画》(《老SF电影》)结尾,感觉歌词里描写的情况和电影还是挺相符的。

昨日の夜遅くテレビで
昨天夜里
やっていた映画を見たんだ
看了电视台播出的电影
未来の世界を舞台にした
是一部讲述未来世界的
海外の古いSF
国外科幻老电影
すでに世界は汚染されて
世界已经被严重污染
マスクなしじゃ肺がただれて
不带防护面具肺就会糜烂
瓦礫の如きメトロポリス
城市犹如废墟
未開の惑星みたいな地球
地球就像未开垦的行星
逃げ込んだ先は地下室
人们逃入的地下室
ただしの80000km2の
深达80000km2
昔はシェルターと呼ばれていたが
之前被叫做避难所
今じゃ都市と呼んで差し支えない
现在称其为都市也无妨
人工太陽 人工植物
人工太阳 人工植物
そもそも人工じゃないものはない
一切都是人工的
ほぼ人間と変わらぬAI
宛若人类一样的AI
誰もそれに疑問は抱かない
无人对其产生质疑
殺人 略奪 治安維持も無く
杀人 掠夺 没有治安的维护
力は力でしか抗えない
只能自食其力
犯罪の5割はアンドロイド
5成的犯罪都是机器人所为
科学の飽和を憎む主人公
主角憎恨科学的饱和
前時代ののCGもほどほどに
老时代的CG画面穿插得当
徐々に核心に迫るミステリ
悬疑逐渐逼入核心
だが実は彼もアンドロイド
原来主角也不过是机器人
ってのがその映画のラストカット
这就是电影最后一幕
僕らが信じる真実は
我们坚信的真实
誰かの創作かもしれない
也许只是某人的创作
僕らが見てるこの世界は
我们眼中的世界
誰かの悪意かもしれない
也许只是某人的恶意
人が人である理由が
倘若“人为人”的理由
人の中にしかないのなら
只能由人而释的话
明け渡してはいけない場所
那绝不能交出的场所
それを心と呼ぶんでしょ
就叫做“心”了吧


2019.02.09